新闻详情
黄河水,敢喝吗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匿名 发布:2010-6-8 修改:2010-6-8
隶属:行业新闻 点击:3470
国家环保总局1997年发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黄河严重污染的程度,已居全国七大江河的第二位。水质监测表明:目前黄河能满足多功能需要的一、二、三类水仅占总评价河长的17%;因污染不能饮用的四类水则占51%;连灌溉功能都已失去的或完全没有用的五类水、超五类水已占到总评价河长的32%。
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的膨胀,废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
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后期年排放废污水18.5亿吨,80年代初为21.7亿吨,90年代初已达32.6亿吨,10年间增加50%以上。其中工业废水23.3亿吨占流域废污水总量的71.5%,生活污水9.3亿吨,占28.5%。从1993年黄河水资源保护局组织流域各省区水利部门进行的入河排污口调查结果看,黄河干流龙羊峡水库以下,以及部分流经城市、工矿区的主要支流,日排废污水5000吨以上的入河排污口就达1500多个,其中直接排入黄河于流的近150个,约占10%。仅调查范围内,废污水年入河量已近32亿吨。由此可见,目前全流域废污水实际年排放量远高于统计值32.6亿吨。
黄河流域的废污水,主要来自流经大中城市的惶水、大黑河、汾河、胃河、洛河、大汉河等6条支流和干流刘家峡至花园日河段约占流域废污水总量的80%以上,更集中于西宁、兰州、银川、包头、呼和浩特、太原、主鸡、咸阳、西安、洛阳等10个大中城市河段,约占流域总量的40%。
从各支流(河段)的废污水量与天然径流量之比(简称“污径比”)看,污径比大于1:20(即5%)的支流(河段)有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汉河等主要支流和十流龙门以下河段。其中渭河为10.4%,汾河高达21.3%。以各支流(河段)废污水量与其相应地区的实测径流量相比,上述支流与干流河段均超过5%,其中渭河、洛河均超过10%,汾河和大汉河分别高达32.5%和22.5%。全流域废污水量与利津断面实测径流量之比亦高达10%以上。
黄河流域废污水中含有大量的耗氧有机物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据统计、测算,90年代初年排放COD(高锰酸盐指数,下同)118万吨,石油类8840吨,挥发酚类4040吨,氰化物437吨,砷、汞、六价铬、铅、钢等总计为303吨。
黄河流域的面污染源主要是农药、化肥、废渣、垃圾和随水土流失进入河流的污染物(主要是砷和重金属类)。据1990年统计,全流域年施用农药2.58万吨,化肥674万吨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年排放总量约4500万吨有机农药残毒高,不易降解,可长期存在于自然界中,并能在生物体内富集,危害很大。化肥的流失,氮、磷元素和无机盐类进入水环境,可促使不易交换水体的富营养化。一些固体废弃物经日晒、雨淋,有害成分进入河流或渗入地下,污染水体,破坏土壤微生物生存条件,影响生态环境。随暴雨径流进入河流的泥沙,其自身含有多种元素和矿物质。据调查,陕北一带黄土地层平均含砷量为10.38mg/kg,其值比地壳岩石圈上部和土壤中砷的平均值高1倍左右,同时还含有铜、铅、锌、镉等重金属类物质。
这些枯燥的数字告诉我们:母亲河已经重病缠身!
渭河、汾河、涑水河等黄河的重要支流,大都污染严重,有的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排污沟,终年流淌着铅灰色、黑色或酱红色的毒水,这些有害物质在小浪底前堆积起来,1999年3月,终于发生了全国震惊的黄河干流污染事件。
汾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养育着山西省40%的人口,被称为“三晋人民的母亲河”。而这条母亲河流每年却要承纳数十万吨化学污染物。由于黄土地土质疏松,污水极易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为此太原市南郊曾经有96眼吃水井一下子报废。
“鸡鸣闻三省”的晋陕豫接壤地区,号称“金三角”。数年前,数万民工云集于此,采挖金矿,3.3平方公里的面积上竟然布设了近3000个矿点,大面积剥离地表,数千万立方米的弃土、废渣被抛入各级支流。
恩格斯曾经说过: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每一次胜利都将受到大自然的加倍报复。
这一预言今天在黄河流域应验了。有专家发出警告:用不了多久,湟水的西宁河段、渭河的宝鸡、咸阳、西安段、大汶河莱芜至东平湖河段,水资源将失去各种用途。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如果不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健全监测机制,不加大污水处理投入,明天的黄河将变成一条“黑河”。
黄河沿岸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有很大一部分直接取自河水和地下水,由于水质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情况各地屡有反映。水体是多种病源菌、病毒和寄生虫的传播媒介,一些生活污水和医疗污水不经妥善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或地下,通过水中病源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使一些地区已经得到控制的传染病又有抬头趋势。特别是消化系统传染病,如肝炎、痢疾等与饮用水更有直接关系,并造成局部流行。郑州市巩县的神北和石灰务乡,因受洛河及其附近地区地下水污染影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当地群众多次向省、市政府直至中央反映,强烈要求治理水污染。内蒙古的昆都仑河,山西省的汾河、涑水河,河南省境的蟒河等支流沿岸地区,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逐年上升之势。
曾几何时,我们曾骄傲地说过:“我们是喝黄河水长大的,我们的黄皮肤是黄河水染黄的。我们的血管里流淌着母亲河的血液!”
而面对一河越来越脏的河水,你还敢喝吗?(《新浪文化》梅忠堂)排放量远高于统计值32.6亿吨。
黄河流域的废污水,主要来自流经大中城市的惶水、大黑河、汾河、胃河、洛河、大汉河等6条支流和干流刘家峡至花园日河段约占流域废污水总量的80%以上,更集中于西宁、兰州、银川、包头、呼和浩特、太原、主鸡、咸阳、西安、洛阳等10个大中城市河段,约占流域总量的40%。
从各支流(河段)的废污水量与天然径流量之比(简称“污径比”)看,污径比大于1:20(即5%)的支流(河段)有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汉河等主要支流和十流龙门以下河段。其中渭河为10.4%,汾河高达21.3%。以各支流(河段)废污水量与其相应地区的实测径流量相比,上述支流与干流河段均超过5%,其中渭河、洛河均超过10%,汾河和大汉河分别高达32.5%和22.5%。全流域废污水量与利津断面实测径流量之比亦高达10%以上。
黄河流域废污水中含有大量的耗氧有机物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据统计、测算,90年代初年排放COD(高锰酸盐指数,下同)118万吨,石油类8840吨,挥发酚类4040吨,氰化物437吨,砷、汞、六价铬、铅、钢等总计为303吨。
黄河流域的面污染源主要是农药、化肥、废渣、垃圾和随水土流失进入河流的污染物(主要是砷和重金属类)。据1990年统计,全流域年施用农药2.58万吨,化肥674万吨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年排放总量约4500万吨有机农药残毒高,不易降解,可长期存在于自然界中,并能在生物体内富集,危害很大。化肥的流失,氮、磷元素和无机盐类进入水环境,可促使不易交换水体的富营养化。一些固体废弃物经日晒、雨淋,有害成分进入河流或渗入地下,污染水体,破坏土壤微生物生存条件,影响生态环境。随暴雨径流进入河流的泥沙,其自身含有多种元素和矿物质。据调查,陕北一带黄土地层平均含砷量为10.38mg/kg,其值比地壳岩石圈上部和土壤中砷的平均值高1倍左右,同时还含有铜、铅、锌、镉等重金属类物质。
这些枯燥的数字告诉我们:母亲河已经重病缠身!
渭河、汾河、涑水河等黄河的重要支流,大都污染严重,有的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排污沟,终年流淌着铅灰色、黑色或酱红色的毒水,这些有害物质在小浪底前堆积起来,1999年3月,终于发生了全国震惊的黄河干流污染事件。
汾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养育着山西省40%的人口,被称为“三晋人民的母亲河”。而这条母亲河流每年却要承纳数十万吨化学污染物。由于黄土地土质疏松,污水极易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为此太原市南郊曾经有96眼吃水井一下子报废。
“鸡鸣闻三省”的晋陕豫接壤地区,号称“金三角”。数年前,数万民工云集于此,采挖金矿,3.3平方公里的面积上竟然布设了近3000个矿点,大面积剥离地表,数千万立方米的弃土、废渣被抛入各级支流。
恩格斯曾经说过: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每一次胜利都将受到大自然的加倍报复。
这一预言今天在黄河流域应验了。有专家发出警告:用不了多久,湟水的西宁河段、渭河的宝鸡、咸阳、西安段、大汶河莱芜至东平湖河段,水资源将失去各种用途。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如果不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健全监测机制,不加大污水处理
同类新闻
- 2021-3-1 十三五期间“智慧水务”信息化建设的四大重点
- 2018-5-18 COD在线监测仪将来会变成什么样?
- 2011-8-16 云南曲靖剧毒铬渣倾倒现场寸草不生
- 2010-9-7 污染致长江鱼含“毒”可能性较大
- 2010-7-19 低碳同行
- 2010-6-8 黄河水,敢喝吗